猪类圆线虫病

【导读】猪类圆线虫病的综合防治,本篇详细介绍猪类圆线虫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、猪类圆线虫病的症状是什么、如何判断猪类圆线虫病,猪类圆线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;猪场发现猪类圆线虫病怎么办?猪类圆线虫病用什么药?这里或许能给您一些帮助!
猪类圆线虫病

猪类圆线虫病(Strongyloidiosis)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。

主要危害3~4周龄的仔猪。可引起严重的小肠炎。病猪消瘦、生长缓慢,感染严重时可引起死亡。

猪类圆线虫病呈世界性分布,但在温热带地区尤为严重。

类圆线虫主要侵袭仔猪,生后5~8天的仔猪粪便中即可见到虫卵,1月龄左右感染最为严重,2~3月龄后逐渐减少。春产仔猪较秋产的感染严重。

类圆线虫的幼虫不带鞘,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,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其发育和存活,因此,本病在夏季和雨季流行严重

猪类圆线虫病主要侵害仔猪,其症状为消化障碍、腹痛、下痢、便中带血和黏液,皮肤上可见到湿疹样病变;当移行幼虫误人心肌、大脑或脊髓时,可发生急性死亡,死亡率可高达50%。

剖检病变主要限于小肠,肠黏膜充血,并间有斑点状出血,有时可见有深陷的溃疡。肠内容物恶臭。

1、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。必须采用新鲜粪便,夏季不得超过6h,虫卵小,形,卵内有一蜷曲的幼虫。

2、剖解集虫时,由于虫体较细小,又深藏在小肠黏膜内,必须用刀刮取黏膜,并在仔细检查,才能发现虫体。

一、怎么治疗猪类圆线虫病?

用甲苯咪唑,每千克体重30mg,一次口服。也可使用噻苯唑(每千克体重30~一次口服),丙硫咪唑(每千克体重40mg,一次口服),伊维菌素(每千克体重,一次皮下注射或口服)驱虫。

二、如何预防猪类圆线虫病?

由于虫卵及幼虫对干燥的抵抗力很低,经常保持圈舍干燥是非常重要的。清除猪粪,堆集发酵。此外,应定期对猪群进行预防性驱虫。

兰氏类圆线虫(Strongyloides ranosmi)只有孤雌生殖的雌虫寄生。成虫小,体长3.1~4.6mm。丝状食道占虫体全长的1/3。阴门位于虫体的中部。卵壳薄,从粪便排出时虫卵内含一蜷曲的幼虫,虫卵的大小为42~53µm×24~32µm。

成虫在猪的小肠中产卵,卵随粪便排至外界,夏季一般经5~6h即孵出杆状幼虫,再经2~3天变为丝状幼虫(直接发育型),即可感染宿主。

部分杆状幼虫经蜕皮发育为独立生活的雌虫和雄虫。雌虫受精后产出的虫卵与寄生在小肠中的雌虫所产的虫卵相似,它们在土壤或厩肥中孵出杆状幼虫,经蜕皮发育成可以感染宿主的丝状幼虫。丝状幼虫具有感染性,能主动钻透宿主的皮肤,进入血管和淋巴管,并随血流到达肺,再随气管中的黏液到达咽部,重返小肠中发育为寄生性雌虫(孤雌生殖)。另一种感染途径为经口感染,随饲料和饮水被仔猪吞食的丝状幼虫,经胃黏膜进入血管,随血流到达肺,由肺再转入消化道,并在小肠中发育为寄生性雌虫。

仔猪也可经初乳感染,在产后4天发育为成虫。在南方地区,此为新生仔猪的主要感染方式。母猪初乳中的幼虫与第三期幼虫在生理上不同,可经过胃到达小肠直接发育为成虫。感染新生仔猪的幼虫可从母乳乳脂中分离出来,在初乳中具有活力。

哺乳仔猪也可发生胎盘感染,在出生后2~3天即可出现严重感染。母猪体内的幼虫可在妊娠后期在胎儿的各种组织中聚集,在仔猪出生后迅速移行至新生仔猪的小肠中,14天后即可发育为成虫。

*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症状,建议以线下兽医,面诊、治疗为准。
  • 索引
  • 什么是猪类圆线虫病?
  • 猪类圆线虫病的流行特点
  • 猪类圆线虫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?
  • 猪类圆线虫病的病理变化是什么?
  • 猪类圆线虫病的诊断方法
  • 猪类圆线虫病怎么治疗及预防?
  • 猪类圆线虫病是什么病原引起的?
  • 相关百科